人物名片:周丙文,青岛鑫耀塑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,从事塑料行业二十余载,一个对塑料源自骨子里的热爱,被同行誉为“塑料百科全书”的60后,豁达真诚,乐观向上,敏锐果敢,骨子里浸润着一种大将风度。二十年用心铸一剑,此剑无形有形并蒂生,剑锋所指,所向披靡。助他在塑料行业耕耘出一片美好的财富之地。
周丙文是笔者访谈的最不知何处下笔的一个人,虽然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,但是身上那种美好和返璞归真的东西,勾勒出一种大将的风度。虽然在生意场上征战20余载,却完全没有硝烟的弥漫,而是一种朴实、深厚而久远的东西沁人心脾。
笔者觉得周丙文不是在做生意,而是在铸剑,以对塑料行业骨子里的热爱为底料,把豁达真诚,诚信乐观,这些美好的品质一并融于剑中。正如周丙文公司介绍所言: “二十年铸一剑,剑锋所指,所向披靡”。
其实笔者觉得周丙文并不是铸了一把剑,而是铸了两把剑,一把有形的剑,一把无形的剑。有形的剑是做生意开公司的技巧和学问,即为从商的“术”,而另一把无形的“剑” ,即为做人的“道”,这是一把有魂的剑,两把剑时而独舞,并行不悖,时而合一,所向披靡。
忆当年细微之处察商机
1990年周丙文因为档案关系,没能如愿进入东方企业有限公司,来到了美丽的青岛,在陌生的城市寻找谋生的行当。细心的周丙文发现,这里有很多丢弃的塑料瓶、塑料制品等废塑料。而他的家乡临沂有不少从事废塑料加工的,这不是明摆着的商机吗?周丙文和爱人开始四处找废塑料,把这些废塑料运往临沂,没想到很快就找到了销路,几趟下来很轻松的赚了几千块钱,周丙文的判断得到了市场的验证,更是卯足了劲一定要干出一个名堂来。
废塑料的品种多,分类复杂,单是鉴别和选料就需要一定的功夫,起初周丙文也和很多人一样,面对如此多的塑料一头雾水,不知道怎么辨别和选择。60后的周丙文是不会被这点小事难道的,他不仅不怕苦,不怕累,更是谦虚学习,韧劲十足,不久鉴别选料的难题被他轻松破解了。
很快周丙文成立了青岛鑫耀塑业有限公司,三金为鑫,光芒万丈为耀,一个名利双收的好名字,周丙文却说自己当初只希望公司能够顺利平安就好。
成立了公司周丙文就开始上塑料设备,从事塑料破碎料和再生料的生产,由于周丙文遵循诚信第一,产品质量至上的原则,公司的生意越来越好。
两次金融危机,磨砺企业抗风险能力
1999年公司发展的非常顺利的时候,谁也不知道,在平静的世界里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骤雨。这次亚洲金融风暴让很多千万资产的公司,瞬间化为乌有,股市崩盘,多少人在措手不及中心理崩盘,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结束眼前的一切。
1999年的亚洲金融风暴,让从事塑料生意的周丙文也受到重创,公司当时二、三十吨的塑料颗粒,因为这次金融风暴一下就赔进去了10万元,当时的十万元可以抵现在的100万,那可是周丙文夫妇的全部心血,当时周丙文的爱人看着一心操劳的公司赔成这样,加上周围恶劣的经济环境,心急如焚,发愁的火都出到了嘴上,溃疡严重的饭都吃不下。
周丙文虽然也着急,可是对塑料行业并没有绝望,凭借从行十来年的经验,加上自己平时爱看《毛泽东传》,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他,深知商场如战场,没有常胜将军,必须做到胜不骄败不馁,此时他最需要的是恢复元气,快速的崛起,用周丙文的话,他要顶得住压力,重上井冈山。
很庆幸这次金融危机,周丙文的企业挺过来了,但是周丙文深深的明白,想要做好生意不能只关心公司的业务,还必须要关注财经和国家的经济走向,这样才有可能在风暴到来时有所察觉。
周丙文在业务上不断的研究塑料的加工工艺,再生塑料最大的问题是品质不稳定,周丙文下大工夫在产品质量上做文章,保证自己的下游客户能够用的好,正因为坚持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理念,他的产品很快在同行中传开了,大家只要一旦和周丙文合作,就会成为他长期的合作伙伴,周丙文很快拥有了自己的客户网络。
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寒冰让每个行业都受到影响,对于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,周丙文因为误信某些媒体宣传的,认为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,而疏于防范,没想到这一轮经济危机又一次让公司赔进去100多万。苦不堪言的周丙文,和很多生意人一样在煎熬中寻找出口。
对于这样全球性的经济危机,一个企业是如此的渺小。周丙文深深的明白,面对这些不可抗力的因素,除了防范之外,最快的接受和调整才是唯一的出路,而塑料这个行业,是他安身立命的地盘,不管吃多少苦,受多少累,他都不会轻易的放弃,20多年的感情,对塑料的热爱已经渗透到骨子里,用周丙文的话说:“没办法,只有重上井冈山,接着干”。
两次金融危机,让周丙文着力于打造公司的抗风险能力,已经有20多年行业积累的周丙文,对塑料知识的掌握和积累,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被同行的人誉为:“塑料知识的百科全书”,“考不倒的塑料老师”。另外周丙文把诚信放在首位,严抓产品质量关,遵循产品质量绝不打折扣,时时处处为客户着想的原则,不仅赢得了客户还赢得了同行的尊重。
此时的周丙文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创伤,但是多年的实力和厚积薄发,让他不仅对未来充满信心,还形成了清晰的规划。2008年,周丙文又注册成立了青岛诚嘉盛机械有限公司,该公司专门从事塑料设备的改造和生产。
20多年的再生塑料行业经验和资源积累,周丙文做塑料设备和别人不同,他不仅根据自己的经验把设备进行改造,让设备更好用,免费给予客户技术指导,还利用自己的行业人脉让客户不再发愁销路,很快他的设备受到同行的认可,销售到了广西、福建、泉州等地。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壮大。
偶入Feijiu网深处,获得良机无数
2008年对于周丙文来说是一个收获颇丰的一年,他不仅开了一个新的公司,还发现了一个新的机会——互联网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周丙文得知做橡胶的外甥通过网上聊天,认识了一个沙特阿拉伯人,不想这次聊天,给他的外甥四、五年间带来了上千万的利润。敏锐的周丙文发现了互联网的魔力,他意识到互联网是一个充满机会和创造奇迹的地方,将是企业的下一个阵地。
于是周丙文通过多方的搜索和比较,终于选择了Feijiu网,并加入高级会员,大刀阔斧的开始进军互联网。
互联网就像打开另一个世界的窗口,让周丙文的公司不仅获得了很多机会,还带来很多长期合作的用户,这样好意想不到的效果,不仅验证了周丙文的判断,还坚定了周丙文在Feijiu网做生意的信心。
伟人传记,打开心的视野
周丙文身上有一种清新的气息,完全不同于这个年代过分看重利益的商人,那种朴实和返璞归真在当今社会弥足珍贵。周丙文谦虚的说,自己和现代年轻人不一样,不讲吃穿,不讲享受,在别人眼中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人。
而笔者一直好奇他身上这种美好的东西源自何处?好奇他如何能对塑料宝贝一样的热爱?好奇为什么他做塑料不觉得脏和累,反而有一种收获,一种充实感?这种充实感绝不是物质财富能够带来的,带着这份好奇笔者开始了新的探索。
原来60后的周丙文,绝不只是做塑料生意这么简单,他还有一个很好的习惯——阅读,阅读养智,阅读启心,阅读让周丙文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涵养和返璞归真的气质。
访谈完周丙文,虽然未谋面,但是彭德怀将军的形象竟然在脑海中浮现,跃然于心。如此奇妙的感觉。周丙文虽然已年过五十,可是仍然声如洪钟,思维敏捷,相当健谈,身上充满了年轻人的干劲和活力。他说自己除了管理公司的各种业务之外,一有时间就会阅读,每天必看财经报纸和国家经济走势的新闻。其余的时间就是阅读《毛泽东传》和国外首脑的传记。
笔者也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,周丙文说他读不同版本《毛泽东传》,能体会到不同的味道和感觉,毛泽东思想也是他做生意的法宝之一。而国外首脑的传记,他最喜欢看的是《拿破仑传》,这个传奇的人物,用自己的悟性和决断成就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神奇,让他收获颇多。
笔者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周丙文会有大将的风度,为什么能够在处处风险的商场纵横捭阖,让公司的生意蒸蒸日上,原来聪明的他站在伟人的肩膀上,用更高的视野来洞察商场的变幻,这不仅让他获得了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,还赢得了不少同行的尊重。
其实笔者更喜欢称他为周老师,不管是人生经验还是阅历,都让笔者有所收获,有所感悟。在新的一年,周丙文老师要开始全新出征,他要开始经营和生产全新的塑料设备了,在这个领域,周丙文老师会创造怎样的奇迹,让我们拭目以待吧!
栏目主编:徐玉鹏